以下是江西自考网为大家整理的自考会计学《2018年自考会计市场营销复习大纲(二)》,供您查阅:
名词解释
21。 市场补缺者:就是指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些细小部分,而不与主要的企业竞争,只是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的企业。
22. 大量市场营销:即大量生产某种产品,并通过众多的渠道大量推销产品,试图用这一产品来吸引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。
23. 产品差异市场营销:即企业生产销售各种外观、式样、质量、型号不同的产品。
24。 目标市场营销:即企业识别各个不同的购买者群体,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目标市场,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,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。
25. 产品形象:是消费者对某种现实产品或潜在产品所形成的特定形象。
26。 正诱因:指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。
27. 负诱因:指引起消费者反感或回避的因素。
28. 反应: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所发生的反射行为。
29。 习惯型购买行为:是指对于价格低廉、经常购买、品牌差异小的产品,消费者不需要花时间选择,也不需要经过收集信息、评价产品特点等
复杂过程的最简单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。
30. 变换型购买行为:是指对于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,消费者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,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的品牌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
。
31。 产品概念试验:就是用文字、图画描述或用实物将产品概念展示于目标顾客面前,观察他们的反应。
32. 何时推出新产品: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最适宜。
33. 大量市场营销:即大量生产某种产品,并通过众多的渠道大量推销产品,试图用这一产品来吸引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。
34. 产品差异市场营销:即企业生产销售各种外观、式样、质量、型号不同的产品。
35. 目标市场营销:即企业识别各个不同的购买者群体,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目标市场,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,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。
36. 品牌战: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,企业品牌和中间商品牌之间经常展开激烈竞争,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战。
37. 无牌产品:是指在超级商场上出售的无品牌、包装简易且价格便宜的普通产品。
38。 品牌阶梯(Brand Ladder):即自己最偏好的品牌位于阶梯的最上层,随着偏好程度的递减,个个品牌的阶层依次降低。
39. 品牌均势(Brand Parity):即在消费者看来,所有品牌都是一样的。他们愿意购买本周正在出售的任何可接受的品牌。
40. 个别品牌:是指企业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是用不同的品牌。
声明: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实时更新,请以最新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 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- 上一篇: 2018年自考会计市场营销复习大纲(一)
- 下一篇: 2018年自考会计市场营销复习大纲(三)